天津日报——医院来了大模型 刘大夫有了“新帮手”
近日,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医工转化创新中心孵化企业——它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达成合作,它思科技自主研发的“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及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部署,实现了三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的远程会诊联动。
它思科技“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上)及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落地部署
8月29日,《天津日报》以《“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加速落地 数智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医院来了大模型 刘大夫有了“新帮手”》为题,对此次合作成果进行报道。
《天津日报》报道截图
以下为报道原文(节选)
“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加速落地 数智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医院来了大模型 刘大夫有了“新帮手”
本报记者 袁诚想象一下:当人们走进医院,智能导诊机器人会准确应答咨询、热情细致讲解,协助医生询问、记录患者基本身体情况;在繁忙的超声科,医生一边用超声探头查看患者身体状况,一边向智能助手口述数据和诊断,报告就会自动生成;在诊室,智能诊断系统模型如同医生的“数字分身”,能辅助看医学影像、写诊断报告……随着智能医疗技术不断应用,不少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变成现实。
日前,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科研成果孵化的企业——它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它思科技)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五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医疗、基层医疗服务培训等领域深入合作,助力医院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创新,推动一批“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技术成果在津落地,持续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目前,京津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已集聚相关企业5300余家,产业规模和实力处在全国前列。
远程医学影像实时看京津携手打造“数字分身”
“探头稍往左一点”“再往下一点”“是良性肿瘤,别太担心”……8月中旬,五中心医院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一场远程会诊。与以往有些不同,这次会诊时,五中心医院超声科的刘勋医生不仅能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脑屏幕前的患者和B超医生,还能通过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看到实时超声动态图像,并及时沟通调整操作手法,让检测结果更精准。
这套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是京津两地多方合作的结果——它思科技负责研发和优化远程会诊系统;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局、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协助对接技术需求方;五中心医院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各方从今年6月开始对接沟通,到完成第一阶段技术应用部署,仅用了2个月。
“目前,跟我保持联络的基层医院有20多家,以前遇到疑难问题,他们会把医学影像照片发给我。但超声检查对操作医生的技术依赖性强,不同的操作手法、角度等得到的图像结果差异较大,以前为了看清不同部位图像,只能反复拍照上传。”刘勋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他能实时参与检查全过程,及时给出精准建议。
记者了解到,除了远程会诊系统,五中心医院正联手它思科技共同研发和适配一个智能诊断系统辅助平台,通过将数千张医学影像数据“投喂”给智慧诊断系统模型,让大模型学会看医学影像。未来,智慧诊断系统模型相当于医生的“数字分身”,既可以成为资深医生的“新帮手”,也将是基层医院医生提升技能的数字导师。“我们科室的医生经常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完成的医学影像检查超过500例,有了智能诊断大模型这个‘新帮手’,超声检查效率将大幅提升。”刘勋欣喜地说。
“这套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能覆盖甲状腺、乳腺等医学超声检查项目,已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医院投用。”它思科技项目总监仝国通说。
随着京津冀生物医药领域协同持续深化,近年来,京津携手不断推进成果产业化。比如,凯莱英医药集团帮助北京鞍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国产一类创新药伯瑞替尼肠溶胶囊上市进程。天津全和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大学在津设立核酸药物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等。
通过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融合,京津冀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日趋完善,已覆盖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等产业板块,形成了技术研发、临床试验、检测审批、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